山茱萸的藥用價值:
㈠名稱:山茱萸
㈡拼音:Shān Zhū Yú
㈢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㈣別名:山萸肉(《小兒藥證直訣》),實棗兒(《救荒本草》),肉棗(《綱目》),棗皮(《會約醫鏡》),蜀棗(《本經》),鼠矢、雞足(《吳昔本草》),萸肉(《醫學衷中參西錄》),藥棗(《四川中藥志》)。
㈤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㈥入藥部分: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后,及時除去果核,干燥。
㈦性味:味酸;性微溫。
①《別錄》記錄:微溫,無毒。
②《吳普本草》記錄:神農、黃帝、雷公、扁鵲:酸,無毒。岐伯:辛。
③《本經》記錄:味酸,平。
④《藥性論》記錄:味咸辛,大熱。
㈧歸經:入肝、腎經。
①《本草經解》記錄:入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
②《藥品化義》記錄:入肝、心、腎三經。
③《湯液本草》記錄:入足厥陰、少陰經。
㈨各家論述:
1.《醫學入門》論述:山茱萸本澀劑也,何以能通發邪?蓋諸病皆系下部虛寒,用之補養肝腎,以益其源,則五臟安利,閉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藥輕飄疏通之謂也。
2.《本經》論述:止小便利,以其味酸,觀八味丸用為主藥,其性味可知矣。
3.《澠水燕談錄》論述:山茱萸能補骨髓者,取其核溫澀能秘精氣,精氣不泄,乃所以補骨髓。今人剝取肉用而棄其核,大非古人之意,如此皆近穿鑿,若用《本草》中主療,只當依本說;騽e有主療,改用根莖者,自從別方。
4.《本草經疏》論述:山茱萸治心下邪氣寒熱,腸胃風邪、寒熱頭風、風去氣來、鼻塞、面皰者,皆肝腎二經所主,二經虛熱,故見前證。此藥溫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斂虛熱,風邪消散,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頭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皰悉愈也。逐寒濕痹者,借其辛溫散結,行而能補也。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陰強也。精益則五臟自安,九竅自利。又腎與膀胱為表里,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于目,肝虛則邪熱客之而目黃;二經受寒邪,則為疝瘕,二臟得補,則諸證無不瘳矣。
5.《本經逢原》論述:山茱萸詳能發汗,當是能斂汗之誤。以其酸收,無發越之理。仲景八味丸用之,蓋腎氣受益,則封藏有度,肝陰得養,則疏泄無虞,乙癸同源也。
6.《本草新編》論述:人有五更泄瀉,用山茱萸二兩為末,米飯為丸,臨睡之時,一刻服盡,即用飯壓之,戒飲酒行房,三日而泄瀉自愈。蓋五更泄瀉,乃腎氣之虛,山茱萸補腎水,而性又兼澀,一物二用而成功也。推之而精滑可止也,小便可縮也,三蟲可殺也;蛞缮杰镙切詼,陰虛火動者,不宜多服。夫陰虛火動,非山茱萸又何以益陰生水,止其龍雷之虛火哉。凡火動起于水虛,補其水則火自降,溫其水則火自安,倘不用山茱萸之益精溫腎,而改用黃柏、知母瀉水寒腎,吾恐水愈干而火愈燥,腎愈寒而火愈多,勢必至下敗其脾而上絕其肺,脾肺兩壞,人有生氣乎。故山茱萸正治陰虛火動之藥,不可疑其性溫而反助火也。
7.《藥品化義》論述:山茱萸,滋陰益血,主治目昏耳鳴,口苦舌干,面青色脫,汗出振寒,為補肝助膽良品。夫心乃肝之子,心苦散亂而喜收斂,斂則寧靜,靜則清和,以此收其渙散,治心虛氣弱,驚悸怔忡,即虛則補母之義也。腎乃肝之母,腎喜潤惡燥,司藏精氣,借此酸能收脫,斂水生津,治遺精,白濁,陽道不興,小水無節,腰膝軟弱,足酸疼,即子令母實之義也。
8.《醫學衷中參西錄》論述:山茱萸,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疼,肝虛內風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其他酸斂之藥不同,是以《本經》謂其逐寒濕痹也。其核與肉之性相反,用時務須將核去凈。近閱醫報有言核味澀,性亦主收斂,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嘗之,果有有澀味者,其說或可信。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故人虛極者,其肝風必先動,肝風動,即元氣欲脫之兆也。又肝與膽,臟腑相依,膽為少陽,有病主寒熱往來;肝為厥陰。虛極亦為寒熱往來,為有寒熱,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斂汗。又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最效。愚初試出此藥之能力,以為一己之創見,及詳觀《神農本經》山茱萸原主寒熱,其所主之寒熱,即肝經虛極之寒熱往來也。
山茱萸的營養價值:
化學成份:含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羅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鱉甙(Ioganin)、山茱萸鞣質1、2、3、(cornus-tannin 1,2,3)等。
繼續閱讀《山茱萸的藥用價值》
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①補肝舒肝
《內經》云:“過怒則傷肝”,肝藏血、主筋。肝傷,氣血虛,則筋失所養而筋脈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膽中藏相火,肝虛則疏泄失職,相火難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經絡之間,與氣血凝滯而痛。治療宜補肝舒肝并舉,補血活血同施!渡褶r本草經》云:“山茱萸主溫中,逐寒濕痹。”山茱萸不僅能補肝,且能舒肝通利氣血,故臨床常用于治療肝虛所致腿痛,有補肝行痹之功。
②滋陰斂汗
肝為厥陰,其虛極之時,可見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或又熱又汗之危候。因肝膽相為表里,厥陰肝經之忽熱忽汗之癥,尤如少陽膽經之寒熱往來之候,治療需補肝滋陰以除寒熱!渡褶r本草經》謂山茱萸主寒熱,其實為肝經虛極之寒熱,因山萸肉能斂汗,又善補肝,故用于肝經虛極、元氣欲脫之寒熱往來、大汗淋漓之癥有效。
③補虛固脫
近代醫家張錫純云:“茱萸救脫之功,較參、芪、術更勝哉!”又說:“救脫之藥,當以萸肉第一”。山茱萸善補肝,凡人身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其善治陰陽兩虛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瀉等危重證候。臨癥常以山茱萸50~100克煎濃湯服。
④收斂固澀
山茱萸具有收斂之功,又兼開通之力,可補肺絡及胃中血絡,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氣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虛火旺損傷胃絡之吐血患者,臨床常用山茱萸加龍骨、牡蠣,或加三七粉沖服,?善鸬揭馔庵熜。
藥理作用
①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山茱萸有強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靜脈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縮性和心輸出量,提高心臟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血壓、左心室內壓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對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動物血壓升高,腎血流量增加,延長動物存活時間。
②抗應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山茱萸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③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劑對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滲出和組織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腫脹組織中PGE含量無明顯影響,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減輕腎上腺細胞損害。提示其抗炎機理與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對PGE合成釋放無明顯抑制作用。山茱萸對表皮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④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山茱萸不同組分對免疫系統影響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遲發型超敏反應,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山茱萸總苷和熊果酸能明顯抑制T淋巴細胞增殖、轉化,抑制LAK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生成和白細胞介素-2的產生,對器官移植產生的排斥反應有明顯的對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總苷500mg/kg,連續給藥6天,可明顯延長小鼠移植心臟后的存活時間。而水煎液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可加速血清抗體IgG、IgM形成。
⑤其他作用
山茱萸在體外有殺死腹水癌細胞的作用.亦有抗實驗性肝損害的作用.對因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的作用。
山茱萸的功能與主治: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溫肝補腎,除一切風,止月經過多,治老人尿頻。
①《別錄》記錄:"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明目,強力。"
②《雷公炮炙論》記錄:"壯元氣,秘精。"
③《本經》記錄:"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④《藥性論》記錄:"治腦骨痛,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主能發汗,止老人尿不節。"
⑤《本草求原》記錄:"止久瀉,心虛發熱汗出。"
⑥《珍珠囊》記錄:"溫肝。"
⑦《日華子本草》記錄:"暖腰膝,助水臟,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癥結,治酒皶。"
山茱萸的應用與藥方:
配伍應用
①本品常用于白細胞減少癥,尤以有肝腎虛者為常用,可與女貞子,枸杞子配合用;呈血虛者與阿膠,雞血藤等配合;呈氣虛者與黃耆,黨參等配合。
②用于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及虛汗不止等癥。山茱萸酸澀收斂,能益腎固精。對腎陽不足引起的遺精、尿頻均可應用,常配合熟地、菟絲子、沙苑蒺藜、補骨脂等同用;對于虛汗不止,本品又有斂汗作用,可與龍骨、牡蠣等同用。此外,本品又能固經止血,可用治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癥,可與熟地、當歸、白芍等配伍應用。
③用于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酸等癥。山茱萸功能補肝益腎,凡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腰酸等癥,常與熟地、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配伍同。
④支氣管哮喘呈腎虛表現者,配五味子,胡桃肉,肉桂,羊藿葉等用。
⑤用于崩漏下血及月經過多。山茱萸又能補肝腎、固沖任。亦可用于婦女因肝腎虧損、沖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及月經過多之癥。常與黃耆白術、龍骨、五味子等同用,如固沖湯。
⑥用于遺精,遺尿:山茱萸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固精止遺。治肝腎不固而致遺精、遺尿者,常配熟地、山藥等同用,如六味地黃丸、腎氣丸;或與覆盆子、金櫻子、沙苑子、桑螵等配伍,以增強補腎固澀作用。
⑦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者,常與熟地、山藥等配伍,如六味地黃丸;治腎陽不足、腰膝酸軟、小便不利者,常與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腎氣丸;治腎陽虛陽痿者,多與補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補腎助陽。
⑧用于大汗不止,體虛欲脫癥。山茱萸能斂汗固脫。治大汗虛脫者,常與人參、附子、龍骨等同用。
附方
①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黃八兩,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摘自《金匱要略》崔氏八味丸)
②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焙干)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臨臥酒鹽湯下。(摘自《扶壽精方》草還丹)
③治五種腰痛,下焦風冷,腰腳無力:牛膝一兩(去苗),山茱萸一兩,桂心三分,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摘自《圣惠方》)
④治寒溫外感諸癥,大病差后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脫,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萸肉二兩(去凈核),生龍骨一兩(搗細),生牡蠣一兩(搗細),生杭芍六錢,野臺參四錢,甘草三錢(蜜炙)。水煎服。(摘自《醫學衷中參西錄》來復湯)
⑤治老人小水不節,或自遺不禁:山茱萸肉二兩,益智子一兩,人參、白才L各八錢,分作十劑,水煎服。(摘自《方龍潭家秘》)
⑥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黃八錢,山萸肉、干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招姆,溫水化下三丸。(摘自《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
繼續閱讀《山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山茱萸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山茱萸的炮制:
①山萸肉:洗凈,除去果核及雜質,曬干。
②蒸山萸:取凈山萸肉,置籠屜內加熱蒸黑為度,取出,曬干。
③酒山萸:取凈山萸肉,用黃酒拌勻,密封容器內,置水鍋中,隔水加熱,燉至酒吸盡,取出,晾干(山萸肉每100斤,用黃酒20-25斤)。
山茱萸的食用方法(藥膳做法):
山萸肉山藥薏仁粥
材料:山萸肉10克、山藥、薏仁各適量。
作法:將上三味共煮粥,每日1~2次,連服2周。
功效:本方具有補腎,健脾燥濕的作用。
山萸肉粥一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山萸肉洗凈,去核,與粳米同入沙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補益肝腎,澀精斂汗。
應用:肝腎不足之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遺精,遺尿,虛汗不止,腎虛帶下,小便頻數。
注意事項:3~5天為1療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間斷食用一段時期,以鞏固療效。發熱及小便淋澀者不宜食用!
山萸肉粥二
材料:山萸肉15克、白米100克。
做法:先將山萸肉洗凈去核,與白米同煮成粥,煮熟加白糖少許即可食用。
石斛山萸豬腱湯
材料:石斛4錢、山萸肉3錢、淮山4錢、杞子3錢、水4碗、鹽1茶匙、豬腱適量。
做法:石斛浸洗,將已洗凈的石斛切碎。所有材料洗凈后放入煲內煲滾,再改用文火煲三個半小時,落鹽即成。
功效:血氣皆虛,精神不振,可補肝腎,滋陰明目,功效顯著。
山萸肉固精核桃湯
材料:山萸肉8兩、五味子3兩、核桃1斤、冰糖半斤。
做法:
(1)山萸肉洗凈濾干。
(2)五味子洗凈后,倒入瓦罐內,加冷水浸泡半小時。然后用小火煎成濃汁,待煎半小時剩汁半碗時,濾出藥汁再加水一碗半,煎第二次,約剩汁半碗時,濾出藥渣。
(3)核桃去殼將核桃肉連衣倒入大磁盤內,加入五味子濃汁,浸泡半小時,然后將山萸肉倒入拌勻,上面放冰糖,磁盤加蓋。
(4)用大火將磁盤隔水蒸3小時后,即可服用。
(5)每日3次,每次1匙。
功效: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能補肝腎、澀精止汗,并有利尿和降壓作用。五味子性溫味酸,有生津止汗、澀精止瀉、降血壓及興奮子宮平滑肌作用。諸物合用合有溫補肝腎、潤肺通脈、澀精節尿,并有調整和降低血壓的作用。
應用:老年人神經衰弱、遺精小便次數多;几哐獕赫哂冗m宜。
酸棗仁白芍山萸肉湯
材料:酸棗仁1兩、白芍1兩、山萸肉5錢、瘦肉1塊、蜜棗5粒。
做法:清水12碗,煲2小時。
功效:滋陰養血、安神止汗。
紅棗首烏煲雞蛋
藥材:制首烏50克,山萸肉、紅棗各15克,雞蛋2枚,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首烏、山萸肉、紅棗、帶殼雞蛋沖洗干凈,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待蛋熟透后去殼,放入藥汁中再煎20分鐘,加入紅糖溶化即可。食棗、蛋,飲湯,每日1劑。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生發,適用于產后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而引起的脫發。說明:產后脫發是婦女在產褥期較易出現的一種情況。除了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外,輔以食療法,對于防治產后脫發有一定效果。
繼續閱讀《山茱萸的食用方法》
山茱萸的副作用:
①山茱萸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暫無記錄。
②毒理研究:通過檢測山萸肉水提液對脊椎動物胚胎的致畸作用,確定山茱萸水提液的LD50>10g/kg,蓄積系數K>5,山萸肉水提液沒有致畸胎作用。顯示山茱萸水提液沒有急性毒性和蓄積性,山萸肉水提液對脊椎動物胚胎無致畸作用,為將山茱萸開發為功能性保健食品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山茱萸冷凍干燥提取物在250~300mg/kg對實驗小鼠有致命性,這種致命物質與蛋白質有關。通過離子交換色譜初步純化其凝集素,且其凝集素在一定的溫下穩定,在pH4~7穩定。
③藥(毒)理學:果肉及果核水煎劑作急性毒性實驗,結果兩者毒性都很低,果肉LD50為53.55g(生藥)/kg,果核LD50為90.8g(生藥)/kg。
山茱萸的禁忌:
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
《本草經集注》記錄: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繼續閱讀《山茱萸的副作用》
山茱萸圖片:
山茱萸圖片:
中藥山茱萸圖片:
中草藥山茱萸圖片:
中藥材山茱萸圖片:
繼續閱讀《山茱萸圖片》
山茱萸的主要產地分布:
雜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有栽培。分布陜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產浙江、河南、安徽、陜西、山西、四川等地。
山茱萸的性狀:
肉質果皮破裂皺縮,不完整或呈扁簡狀,長約1.5厘米,寬約o.5厘米。新貨表面為紫紅色,陳久者則多為紫黑色,有光澤,基部有時可見果柄痕,頂端有一四形宿萼痕跡。質柔潤不易碎。無臭,味酸而澀苦。以無核、皮肉肥厚、色紅油潤者佳。
繼續閱讀《山茱萸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