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的藥用價值:
名稱:海螵蛸
拼音:Hǎi Piāo Shāo
英文名:ENDOCONCHA SEPIAE
別名:烏賊骨、墨魚骨、烏鲗骨、烏賊魚骨、墨魚蓋
藥材類別:動物類
入藥部分:本品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內殼。收集烏賊魚的骨狀內殼,洗凈,干燥。
性味:味咸;澀;性溫。
①《別錄》記錄:無毒。
②《吳普本草》記錄:冷。
③《本經》記錄:味咸,微溫。
④《藥性論》記錄:有小毒。
歸經:入肝、腎經。
①《本草再新》記錄:入肝、脾、腎三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記錄:入腎經。
③《綱目》記錄:厥陰血分。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疏》論述:"烏賊魚骨,味咸,氣微溫無毒,入足厥陰、少陰經。厥陰為藏血之臟,女人以血為主,虛則漏下赤白,或經汁血閉,寒熱癥瘕;少陰為藏精之臟,主隱曲之地,虛而有濕,則陰蝕腫痛,虛而寒客之則陰中寒腫;男子腎虛,則精竭無子,女子肝傷,則血枯無孕;咸溫入肝腎,通血脈而祛寒濕,則諸證除,精血足,令人有子也。其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者,蓋肝屬木主驚,驚人肝膽,則營氣不和,故腹痛環臍也。入肝膽,舒營氣,故亦主之。溫而燥濕,故又主瘡多膿汁也。"
②《綱目》論述:"烏鲗骨,厥陰血分藥也,其味咸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按《素問》云: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討時前后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鲗骨一蔖茹,……所以利腸中及肝傷也。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無疑矣。"
海螵蛸的營養價值:
化學成份:
1.無針烏賊,內殼含碳酸鈣85%以上,其煅品含量增大,還含殼角質6%-7%,粘液質10%-15%,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及鎂、鉀、鋅、銅、鋁等10多種無機元素。此外,內殼中含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7種氨基酸。
2.金烏賊,內殼含碳酸鈣85%以上,其煅品含量增大,還含殼角質6%-7%,粘液質10%-15%,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及鎂、鉀、鋅、銅、鐵、錳、鋁等10多和睦我機元素。此外,內殼中含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7種氨基酸。
3.針烏賊,內殼含碳酸鈣80%-85%,甲殼質6%-7%,并含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及鎂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