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的功效與作用:
1、治兒童尿遺。
2、縮尿止帶。桑螵蛸主要功效是縮尿,能治各種小便過多,失禁,遺尿,療效顯著。如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夜間小便次數多,尿色清白,不易解凈,時有腰酸腿軟,神經系統疾患后遺癥,小便失禁,用桑螵蛸治療亦有效。
3、用于腎虛遺精,早泄,陽痿,白濁,帶下。
4、治兒童遺尿經久不愈,精神不振,疲乏無力,體質漸虛癥。
5、治男性不育癥。桑螵蛸可作為輔助藥。不育癥原因有精蟲數量減少,精蟲活動力減低,或精蟲畸型,桑螵蛸單味效力薄弱,復方配伍,輔助蛤蚧、肉蓯蓉、菟絲子、鹿尾,增強療效。丸劑較煎劑為佳。
6、壯陽固精。
7、治脊髓病變引起遺尿。
8、桑螵蛸除去雜質,文火炒酥研末,外用能排膿解毒,治兒童瘡癤,膿成潰破,經清除膿液后,桑螵蛸末調麻油,敷于瘡口,可加速排膿,消除腫脹疼痛。
桑螵蛸的功能與主治:
補腎,固精。治遺精,白濁,小便頻數,遺尿,赤白帶下,陽痿,早泄。
①《本經》記錄:"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②《本草衍義》記錄:"治小便白濁。"
③《藥性論》記錄:"主男子腎衰漏精,精自出,患虛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熱,空心食之。虛而小便利,加而用之。"
④《別錄》記錄:"療男子虛損,五藏氣微,夢寐失精,遺溺。"
⑤《玉楸藥解》記錄:"治帶濁淋漓,耳痛,喉痹,瘕疝,骨鯁。"
桑螵蛸的應用與藥方:
配伍效用
桑螵蛸配伍龍骨:桑螵蛸補腎助陽、固精縮尿;龍骨斂汗固精、止血澀腸.二者伍用 共奏補腎助陽、收斂固澀之功效 用于治療腎陽虛衰、下元不固之遺精、早泄、白濁、遺尿等癥。
桑螵蛸配伍金櫻子:二者均有補腎固澀之功.但桑螵蛸偏于補益 長于溫腎助陽;金櫻子偏于收澀 功擅澀精止遺.二藥相伍為用 其補益、固澀之效更強.用于治療腎氣虛衰之遺精、滑泄、尿頻、小便失禁以及小兒遺尿等癥。
附方
①治妊娠小便數不禁:桑螵蛸十二枚。搗為散。分作兩服,米飲下。(摘自《產書方》)
②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數,補心氣: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龜甲(醋炙)各一兩。為末。夜臥,人參湯調下二錢。(摘自《本草衍久》桑螵蛸散)
③治遺精白濁,盜汗虛勞:桑螵蛸(炙)、白龍骨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鹽湯送下。(摘自《外臺》)
④治小便不通及胞轉:桑螵蛸搗末,米飲服方寸匕,日三。(摘自《產書方》)
⑤治咽喉骨鯁:桑螵蛸,醋煎呷之。(摘自《經驗良方》)
⑥治男婦疝瘕作痛:桑螵蛸一兩,小茴香一兩二錢。共為末。每服二錢,花椒湯調服。(摘自《本草匯言》)
⑦治產后遺尿或尿數:桑螵蛸(炙)半兩,龍骨一兩。為末。每米飲服二錢。(摘自《徐氏胎產方》)
⑧治底耳:桑螵蛸一個。慢火炙及八分熟,存性,細研,入麝香一字,為末,摻在耳內,每用半字。如有膿,先用綿包子拈去,次后摻藥末,入在耳內。(摘自《經驗方》)
⑨治小兒軟癤:桑螵蛸爐存性,研末,油調敷之。(摘自《世醫得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