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易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①溫腎縮尿

用于腎陽不足之遺尿、或先天不足或房勞傷腎或年高腎衰引起的夜尿多或睡中遺尿、腰膝酸軟冷痛,可與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同用。

②理氣和胃

如遇胃寒嘔吐、食欲不振、胃脘脹痛者,可與干姜、木香等配伍使用。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表現出胃脘冷痛、喜溫、畏寒肢冷等癥狀的,可用小茴香100克、生姜200克同搗,再炒黃研末,于每日早晚用小米湯送藥10克治療。

③祛寒止痛

對寒濕、氣滯引起的子宮虛寒、腰背冷痛、肚腹脹滿、大便溏稀及疝氣等有很好的療效,臨床多與肉桂、沉香、烏藥等溫中、理氣藥物合用。

④養胃、暖胃

一般中醫在開養胃方時,小茴香的用量也要比大茴香更多。這是因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油,它還能刺激腸胃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有健胃、行氣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

藥理作用

1.對消化道系統的作用:

1.1.對胃腸運動的影響:小茴香對家兔在體腸蠕動有促進作用。

1.2.抗潰瘍作用。

1.3.利膽作用:小茵香有利膽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并使膽汁固體成分增加。

2.性激素樣作用:雄大鼠給小茴香丙酮浸出物15天,睪丸、輸精管的總蛋白含量減少,精翼和前列腺的總蛋白則明顯增加,這些器官的酸性、堿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雌大鼠用丙酮浸出物10天,出現陰道內角化及性周期促進,乳腺、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肌層重量增加,認為小茴香有雌激素樣作用。另有報道,認為有效成分為茴香腦及其聚合物如二聚茴香腦。

3.對肝的作用:對部分肝摘除大鼠,給小茴香揮發油10天,肝組織再生增加,肝的重量比對照組增加。

4.對氣管的作用:小茴香揮發油對豚鼠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將揮發油溶于12%乙醇給麻醉豚鼠灌胃,可使氣管內液體分泌增加,切斷胃神經不產生影響,認為此作用不是通過胃反應引起。

5.其他作用:小茴香揮發油、茴香腦對青蛙都有中樞麻痹作用,對蛙心肌開始稍有興奮,接著引起麻痹。對神經肌肉呈箭毒樣麻痹,肌肉自身的興奮性減弱,由小茴香提取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腫瘤作用。揮發油對真菌孢子、鳥型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滅菌作用。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小茴香的功能與主治:

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脅痛;腎虛腰痛;痛經。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鹽小茴香暖腎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經寒腹痛。

①《開寶本草》記錄:主膀胱、腎間冷氣及盲腸氣,調中止痛,嘔吐。

②《唐本草》記錄:主諸瘺、霍亂及蛇傷。

③《千金·食治》記錄:主蛇咬瘡久不瘥,搗敷之。又治九種瘺。

④《日華子本草》記錄:治干、濕腳氣并腎勞頹疝氣,開胃下食('食'一作'氣'),治膀胱痛,陰疼。

⑤《玉揪藥解》記錄:治水土濕寒,腰痛腳氣,固瘕寒疝。

⑥《傷寒蘊要》記錄:暖丹田。

⑦李杲記錄:補命門不足。

⑧《本草求真》記錄:肝經虛火從左上沖頭面者用之。

⑨《吉林中草藥》記錄:散寒止痛。

⑩《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記錄:治慢性氣管炎。

⑪《隨息居飲食譜》記錄:殺蟲辟穢,制魚肉腥臊冷滯諸毒。

小茴香的功能與主治

小茴香的應用與藥方:

配伍應用

①配補骨脂:增強藥力,下行則溫腎散寒之功較著,宜用于腎陽虛弱.下元不固,小便清長,遺尿遺精,尿頻早泄及尿失禁等;對于婦人腰酸腰痛,月經衍期,經行腹痛,月經色黑挾血塊等下焦虛寒證,也可用之。中則具暖胃行氣,溫脾助運之功,可用于脾腎陽虛、胃寒氣滯之食欲不振、食后胃脘飽脹、暖氣、嘔吐、腹痛、便溏等證。

②配川楝子:其性一寒一熱,寒清溫通,相使合用,為理氣療疝之良劑,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侗窘浄暝吩疲“川楝所主乃囊腫莖強木痛濕熱之疝,非痛引少腹、厥逆嘔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熱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熱,以解錯綜之邪。”

③配牽牛子:專入下焦以泄陰邪,一長于泄水濕,一長于泄寒氣,相輔相成,同奏散寒消腫、止痛療疝之功。臨床用于治療下焦虛寒、氣滯水停所致的陰囊腫脹墜痛、二便不利之寒濕水疝,療效頗佳。

④配胡蘆巴:溫腎散寒之力倍增,并有較強的止痛怍用,是治療寒疝陰腫、少腹冷痛的主要藥對之一。如《仁齋直指方》胡蘆巴散、《和劑局方》胡蘆巴丸等療疝專方中,都選用了本藥。此外,也可用于治療寒濕腳氣、腿膝酸痛、步履無力等癥。

⑤配杏仁:既能降逆散寒,又能溫中止痛,溫而不燥,治寒疝氣逆腹痛等證。

附方

①治脅下疼痛

小茴香一兩(炒),枳殼五錢(麩炒)。上為末。每服三錢,鹽湯調下。(摘自《袖珍方》)

②治胃痛,腹痛

小茴香子、良姜、烏藥根各6g,炒香附9g。水煎服。(摘自《江西草藥》)

③治小腸氣疼悶,不省人事

小茴香(鹽炒)、枳殼(麩炒)各一兩,沒藥半兩。諸藥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摘自《圣惠方》)

④治脾胃虛寒,氣滯腹脹,胃口不好

小茴香、陳皮、黨參、烏藥各9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1劑。

⑤治遺尿

小茴香6g,桑螵蛸15g。裝入豬尿胞內,焙干研末。每次3g,日服2次。(摘自《吉林中草藥》)

⑥治小便夜多及引飲不止

茴香不以多少,淘凈,入少鹽,炒為末,用純糯米餈一手大,臨臥炙軟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溫酒送下。(摘自《普濟方》)

⑦治下消小便如膏油

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一盞,食前調服。(摘自《濟生拔萃》)

⑧治潰瘍病屬虛寒者

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烏賊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黃6克。   

用法:共研為細末,裝入1號空心膠囊內,每日服3次,每次用溫開水送服3粒,空腹時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潰瘍的愈合。

⑨治痛經

小茴香、當歸、白芍、香附、延胡索各9克。水煎服,日1劑。

⑩治痛經月經來潮時小腹冷痛

面色蒼白無光澤,舌質淡,苔白,疼痛處得熱則舒,疼痛嚴重者嘔吐,脈虛無力:小茴香、川芎、當歸、香附各10克,淡吳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各12克,延胡、黨參各15克,炙甘草8克。

⑪治胃脘部、脘腹部脹痛

小茴香、枳殼各12克,臺烏藥10~12克,川厚樸8~12克,佛手8~10克,陳皮、甘草各8克。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

⑫治睪丸鞘膜積液

主要表現為陰囊腫大,腫塊與陰囊皮膚并不粘連,且腫塊如囊樣,或經醫院確診為睪丸鞘膜積液者:小茴香15~18克,川楝子(炒香)15克,橘核12~15克,豬苓18克,臺烏藥12克,青皮、赤芍各10克,海藻12克,蜜棗4枚。用法:加水煎成400毫升,每日分2次服。

⑬治潰瘍

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烏賊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黃6克。共研為細末,裝入1號空心膠囊內。每日3次,每次3粒,空腹服。不但可制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潰瘍的愈合。

⑭治輸尿管下段結石或膀胱結石

小茴香12~15克,臺烏藥、八月扎、虎杖各15克,雞內金12~18克,金錢草20~30克,甘草10克。

⑮治寒疝睪丸偏墜疼痛

小茴香、柴胡各10克,荔枝核32克,青皮、赤芍各8克,延胡、川楝子(炒香)、川厚樸各12克,橘核20克,昆布15克(先洗去鹽分),蜜棗3枚。

⑯治疝氣

小茴香、柴胡各10克,荔枝核32克,青皮、赤芍各8克,延胡、川楝子(炒香)、川厚樸各12克,橘核20克,昆布15克(先洗去鹽分),蜜棗3枚,加水煎至400毫升,每日分2次溫服,可連服3~5劑。

⑰治蛇咬久潰

小茴香搗末敷之 小茴香20g,開水沖泡代茶飲,于1.5小時內服完。旋即電針腎俞、膀胱俞、阿是穴及同側足三里,然后跳躍跑步0.5小時,每日1次。治療37例,結果排石率為62.1%,總有效率為94.6%。

⑱治牙疳

用茴香、橘皮燒灰存性 為末敷 干則油調.(摘自《衛生易簡方》)

⑲治虛氣沖上耳鳴而聾

茴香(炒)、木香、蓽澄茄(去蒂).共為末.外以青鹽為末 入糯米粉內 煮糊為丸.每服三四十粒 鹽湯下.(摘自《澹寮集驗方》青鹽下氣丸)


上一篇: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肉桂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小茴香內容 »
回到頂部
亚洲第一精品狼区_绿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_无码专区手机在线观看欣赏网_十九岁日本免费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