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①濕熱癃閉
白茅根其功效之一為清熱利尿,故可用于因熱邪所致小便不利的實熱證。
②清熱通淋
常因多食辛熱肥甘之品,或嗜酒太過,釀成濕熱,下注膀胱,使膀胱氣化失司,或因下陰不潔,穢濁濕邪侵入膀胱,釀成濕熱,發而為淋。熱淋主要表現為:小便短數,灼熱刺痛,溺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腰腹疼痛等。用白茅根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③涼血止血
白茅根味甘,性寒,功擅涼血止血。主要用于因風、熱、燥等外邪侵犯人體,邪熱損傷脈絡,迫血妄行,或久病或熱病導致的血證。
④利濕退黃
由于濕熱之邪侵犯人體,機體疏泄失職,外溢肌膚發為黃疸;蛴捎谝邿嶂,熏蒸肝膽,疏泄無權,瘀熱不化,病發為黃。證見身目發黃如橘子色,其色鮮明,倦怠少食,惡心、嘔吐、脘腹脹滿,腹痛脅痛,小便黃如濃茶等。應用白茅根可清利濕熱、利尿、退黃。
⑤清熱生津
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常與蘆根同用。本品甘寒而不傷胃,利水而不傷陰,適于熱證津液不足者。白茅根具有補中益氣和利小便的效用,因此常被拿來作為藥膳食材。如用鮮白茅根、西瓜皮和瘦肉制成的生津茅根湯,不僅味道鮮美可口,而且具有養陰生津、利尿降壓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秋燥傷肺,口干、咽干、咽痛、皮膚干燥或脫屑,大便干結、小便短少及咳血、吐血、尿血的病人,是秋季潤燥佳品。
⑥胃熱嘔噦
胃為陽土,喜潤惡燥,如過食香燥炙焯之品,助熱傷陰,化火上炎,致胃氣逆而不順,或胃熱上沖,表現為:食入即吐,嘔吐頻繁,伴見面赤唇紅,口干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等。白茅根可清胃熱,熱清則嘔止。
⑦疏風、利尿
風水水腫,因風熱之邪外襲,風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流溢肌膚,而發為水腫之證。其表現為:目瞼浮腫,繼之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肢節酸重,小便不利,或有惡寒、發熱,咽喉腫痛,苔黃、脈數。用白茅根清宣風熱、利尿、消腫。
⑧清肺止咳
火熱之邪,上灼于肺,傷津劫液,阻遏氣道,使肺之肅降無權,其證可見:咳嗽氣粗,痰黃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紅赤,煩渴便秘。白茅根可清在肺之熱邪,金氣清肅,咳嗽自止。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利尿作用最為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但所用劑量特別是動物進水量均不清楚,又無對照組,尚需進一步研究。也有人認為白茅根的利尿作用與其所含的豐富鉀鹽有關。
2.對心肌86Rb攝取量的影響:白茅根水醇綜合提取物胙腔注射可使小鼠心肌對86Rb的攝取量增加。
3.抗菌作用:白茅根煎劑在試管內對福氏及宋內氏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志賀氏及舒氏痢疾桿菌卻無作用。
4.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復鈣時間。但白茅根含鈣較多,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臨床用白茅根治療鼻衄。
5.其他作用: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對骨骼肌的收縮及代謝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鎮靜、解熱鎮痛等作用。也有報道,白茅根無解熱作用。
白茅根的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①《日華子本草》記錄:"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
②《別錄》記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③《本經》記錄:"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④《滇南本草》記錄:"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⑤《動植物民間藥》記錄:"治腳氣。"
⑥《本經逢原》記錄:"治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干紫不起。"
⑦《綱目》記錄:"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
白茅根的應用與藥方:
配伍應用
①配藕節
涼血止血,用于風熱犯肺,肺絡受損,咳嗽,咯血或熱移小腸尿血。白茅根清肺胃之熱,散熱除風,涼血止血,尤善治尿血,性寒而不傷胃,利水而不傷津,能清血中伏熱而止血,藕節鮮用涼血止血,干用收澀止血兼化瘀之效,故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炒炭用止血力更強,兩藥合用,涼血止血力增強,可治風熱犯肺,肺絡受傷之咳血,或熱移小腸之尿血。
②配鮮蘆根
清熱生津,利水。用于感冒發熱、口渴、嘔吐、肺熱咳嗽、麻疹不透、風水熱淋,白茅根入血分,清熱生津,涼血利水,味甘而不膩膈,性寒而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鮮蘆根入氣分,清熱生津,清潤不膩,無戀邪之慮。兩藥合用,氣血雙清,對氣血熱熾陰津不足者,最為適用。
③配生地
清熱涼血,化瘀透邪。用于熱邪入營,身熱不退,發斑發疹,血熱妄行之吐衄。白茅根甘寒入血分,涼血透邪,善能化瘀利水;生地入血分,清熱涼血滋陰生津。兩者合用,涼而不滯,透邪外出,對熱入營血諸證用之最宜。
④配石膏
茅根甘寒,功能清熱生津,善于透發臟腑郁熱,并有涼血利水之功,石膏辛甘大寒,善清肺胃之熱,能除煩止渴,并可解肌達表,使邪外透。二藥相須相輔,有較好的清熱除煩、生津止渴之功,且具有清熱不傷陰,益陰不膩胃不留邪之優點。臨床宜用于溫病發熱纏綿,日久不退,或溫病后期,余熱未清心煩口渴,小便短赤等熱邪未盡,陰傷津虧之證。此外,對于夏季傷暑,腠理大開而汗出口渴、煩躁溲黃者,也可酌情用之。
⑤配蘆根
二者皆為甘寒涼潤之品,均能入肺胃之經而具清熱之功。茅根偏清伏熱、涼血止血,又能益胃止渴、清熱利水,且味甘而不膩膈,性寒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為治療因熱所致上、下諸失血之良藥。蘆根中空多液,偏清氣分之熱。既善養陰清肺、寧嗽止咳,又能清胃生津、止渴止嘔。二藥同用相須相輔,清熱生津功強。其清熱不傷陽,生津不戀邪,性平緩而不粘膩,故為甘寒清熱較理想藥對之一。臨床廣泛應用于多種熱證,諸如溫病高熱煩渴、肺熱陰虧、咳嗽咽干、胃熱津傷、氣逆嘔噦,以及下焦伏熱、熱淋尿血等。二者鮮品入藥,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⑥配車前子
白茅根甘寒,為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品。車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既能利水道、消水腫,又能別清濁、導濕熱!侗静菡x》:“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于燥,又不粘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又能通淋閉而治溲血下血”。白茅根與車前子合用,能起協同作用,有較好的利水通淋、涼血止血之效。故凡水濕內停所致的小便不利、下肢水腫等證均可選用,尤宜用于濕熱內;蛩疅峄ソY所導致的尿少、尿痛及尿血的治療。
⑦配赤小豆
白茅根甘寒涼潤,能清血分之熱,有利水通淋、導熱下行之功,且清而不過、利而不猛。赤小豆甘酸性平,善于下行,能利水道,使水濕清泄而消腫,并能清熱解毒。二藥同用,還有一定的涼血通淋之功。本藥之藥力和緩,在治療水腫、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淋閉尿血證中可起輔助作用,現多用于浮腫的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附方
①治鼻衄不止:茅根為末,米泔水服二錢。(摘自《圣惠方》)
②治血熱鼻衄:白茅根汁一臺。飲之。(摘自《婦人良方》)
③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摘自《千金翼方》)
④治喘: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摘自《圣惠方》如神湯)
⑤治小便熱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適冷暖飲之,日三服。(摘自《肘后方》)
⑥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氣:蘆根、茅根各二兩。細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之,得下,良。(摘自《千金方》)
⑦治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噦者: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啘止則停。(摘自《小品方》茅根湯)
⑧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頻服。(摘自《圣惠方》)
⑨治乳糜尿:鮮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約1200毫升,加糖適量。每日分三次內服,或代茶飲,連服五至十五天為一療程。(摘自《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⑩治血尿:白茅根,車前子各一兩,白糖五錢。水煎服。(摘自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⑾治勞傷溺血: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鐘,煎一鐘,日一服。(摘自《綱目》)
⑿治腎炎:白茅根一兩,一枝黃花一兩,葫蘆殼五錢,白酒藥一錢。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忌鹽。(摘自《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⒀治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黃汗:生茅根一把。細切,以豬肉一斤,合作羹,盡啜食之。(摘自《補缺肘后方》)
⒁治卒大腹水。喊酌└淮蟀,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摘自《補缺肘后方》)
⒂治陽虛不能化陰,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白茅根一斤。掘取鮮者,去凈皮與節間小根,細切,將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數分鐘,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小便自利。(摘自《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茅根湯)
⒃治血熱經枯而閉:茅根、牛膝、生地黃,童便。煎服。(摘自《本草經疏》)
⒄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蘆根各二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⒅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⒆解曼陀羅中毒:白茅根一兩,甘蔗一斤。搗爛,榨汁,用一個椰子水煎服。(摘自《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⒇肺熱氣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細,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飯后溫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湯"。
(21)小便熱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溫服。一天服一次。
(22)五種黃。S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身體微胖,汗出如黃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細,和豬肉一斤同煨湯吃。
(23)體虛水腫(小便不利,但飲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隨小便排出。
(24)勞傷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一天服一次。
(25)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燒過研末,調豬油涂傷處。
(26)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27)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細,每服二錢,淘米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