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①凍瘡:先將患處用溫水浸洗,使局部發紅,拭干后按患部大小敷貼馬勃。如瘡面已破潰,則先涂以紫草油 (紫草根9克,麻油30克。浸十天即得),再敷馬勃,包扎之。
②癰疽瘡癤:馬勃孢子粉,以蜂蜜調和涂敷患處。
③外傷出血,鼻衄,拔牙后出血:
馬勃撕去皮膜,取內部海綿絨樣物壓迫出血部位或塞入鼻孔,填充牙齦處,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脫皮馬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及肺炎雙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少數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劑中含大量色素,經用活性炭脫色后,抗菌作用大減。埃蕈新鮮子實體的壓榨汁,給動物注射,可毒害毛細血管,引起內臟出血。
2.止血作用:脫皮馬勃對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顯的止血效能,不亞于淀粉海綿或明膠海綿,對鼻出血亦有效。原理未明。
馬勃的功能與主治:
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①《別錄》記錄:"主惡瘡、馬疥。"
②《綱目》記錄:"清肺,散血熱,解毒。""能清肺熱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諸病。"
③《本草衍義》記錄:"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調呷,治喉閉咽痛。"
④陶弘景記錄:"敷諸瘡。"
⑤《玉楸藥解》記錄:"治骨鯁吐血。"
馬勃的應用與藥方:
配伍應用
①馬勃配伍青黛 馬勃味辛性平, 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功擅宣散;青黛味苦性寒,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長於清熱.二者合用, 共奏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因熱邪火毒所致者。
②馬勃配伍薄荷、牛蒡子、板藍根 馬勃能散肺經風熱而利咽止痛;薄荷、牛蒡子能疏散風熱利咽;板藍根長於解毒利咽.諸藥伍用, 有疏散風熱、利咽消腫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療肺經風熱所致之咽喉腫痛。
附方
①治久嗽:馬屁勃不以多少,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湯送下。(摘自《普濟方》馬屁勃丸)
②治急喉閉:馬屁勃、焰硝各一兩。上為末,每用一字許,吹入喉內,吐涎血出,愈。(摘自《經驗良方》)
③治咽喉腫痛,咽物不得:蛇脫皮一條(燒令煙盡),馬勃一分。上藥細研為散,以綿裹一錢,含咽津。(摘自《圣惠方》)
④治聲失不出:馬屁勃、馬牙消等分,研末,沙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自《摘元方》)
⑤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五錢,陳皮(去白)、生甘草、元參、柴胡、桔梗各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錢,僵蠶、升麻各七分。為末,湯調,時時服之;蛎郯铻橥,噙化。(摘自李杲·普濟消毒飲)
⑥治妊娠吐衄不止:馬勃末,濃米飲服半錢。(摘自《圣惠方》)
⑦治吐血:馬屁包,為末,砂糖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下。(摘自《袖珍方》)
⑧治臁瘡不斂:蔥鹽湯洗凈,拭干,以馬屁勃末敷之。(摘自《稗史》)
⑨治癰疽:馬勃擦粉,米醋調敷即消;并入連翹少許,煎服亦可。(摘自《外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