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的主要產地分布:
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主產于廣西、廣東、云南等地。
肉桂的性狀:
①官桂(《本草圖經》)
又名:菌桂(《本經》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爾通、桂通、條桂。呈半槽狀或圓筒形,長約40厘米,寬約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細皺紋及小裂紋,皮孔橢圓形,偶有凸起橫紋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較平滑,紅棕色,通稱"桂心"。內表面暗紅棕色,顆粒狀。質硬而脆,斷面紫紅色或棕紅色,可見淺色石細胞群,斷紋成環狀。氣芳香,味甜辛。
②企邊桂
又名;清化桂。呈長片狀,左右兩邊向內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長40~50厘米,寬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內表面紅棕色,用指甲刻劃時則現棕色油紋。香氣濃烈,其它與官桂相似。
③板桂(《本草圖經》)
又名:桂楠。呈板片狀,通常長30~40厘米,寬5~12厘米,厚約4毫米,兩端切面較粗糙。
以上均以皮細肉厚,斷面紫紅色,油性大,香氣濃,味甜微辛,嚼之無渣者為佳。